我的家乡我代言之江南水乡邂逅四季花海
以下文章来源于A十设计师联盟 ,作者小乡
编者按
上海市金山区的待泾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,人们依水而居,世代耕渔。随着临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的建设,这里的生活逐渐发生着改变。游客的增加召唤出新的业态,传统的农家乐难以再满足来自市区度假客的需求。为此打造一个新型民宿的试点和样板,带动周边农户的产业升级,成为花海民宿的缘起。今天让我们跟随建筑师吴茂辉一起走进——待泾村。
01
从花海走向乡村
建筑师吴茂辉是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待泾村花海民宿项目。当时他带领团队正在进行花海商业配套方案汇报,业主方上海花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对吴茂辉说,项目在乡村不能只做花海内部的建设,应该先整理项目所在的村落(待泾村),只有把周边的设施环境改善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。于是吴茂辉由花海走向村子,开始从环境梳理到业态策划再到风貌的设计,得到了业主和政府的认可,希望通过做一个样板,来带动村落的改造。
项目区位图
02
千亩花海链接江南水乡
业主方改造这栋建筑的初衷有两个,一是给花海增加配套设施,二是带动村民通过改造民宿从而致富。因此,民宿改造在具有特色的同时要兼备一定的通用性。
如何将千亩花海链接到江南水乡,成为了本次设计的切入点。总体上保留了原民居北面一层与南面三层的格局,以及南庭北院的形态。并依当地政策,在不突破原有建筑屋顶轮廓的基础上,对其平面功能进行重新调整。
功能更新
北侧的花海作为主景观面,主要让渡给二层和三层的客房区,用大开窗的方式,将花海景观引入室内。
外挂楼梯作为整栋民宿最活泼的视觉构成元素,连接各类观景空间,走在通往三层的楼梯上,视线便漫游在花海与水乡之间。
03
建筑不是特立独行的存在
这间民宿自身应该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和性格?建筑不应成为这个整体环境里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,而是掩映在周边的环境中,若即若离。这是吴茂辉最初的设定。
由于这栋民宿本身是作为待泾村民宿改造引领者的角色而存在,吴茂辉不希望对现状江南水乡的基本风貌造成冲突性的影响。
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对功能布局的重新排布
因此,继承粉墙黛瓦的基调,保持水乡民居的尺度,是首要原则。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花瓣的曲线形态,在楼梯间雨棚、共享休憩空间和建筑开窗形式上作出了局部突破,让异质化的形态点状穿插在整体风貌中,形成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。
其次,在面向花海一侧的屋顶上,采用了点缀式的彩色金属瓦的设计,仿佛有数片花瓣飘落在屋顶上,以此丰富庭院内部的色彩层次。
江南水乡与四季花海的邂逅,两种文化特质的交融,塑造了这座民宿特有的性格,希望这个简单的尝试能带给待泾村更多的美好。
建筑与周边现状环境的融合
吴茂辉
为上海市花开海上生态园代言
今天吴茂辉为大家推荐——花开海上的“地肤”,花开海上生态园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西侧,是融合科普、展示、观赏游览于一体的赏花主题公园。这两年上线的“地肤”,人称“地肤萌园”,尤其值得一看。从绿色开始欣赏地肤的成长萌态;到观察地肤青红交错、蜕变的过程,最后感受地肤完成蜕变的绯红浪漫。花开海上因为地肤美成油画!特别适合拍照打卡!
图片版权:上海花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
Q:请您分享一些在乡建项目中的经验和方法?
首先是了解当地改造规范,目前各地可以改造的尺度是不大一样的;其次,改造之前要明晰运营的诉求;最后,对于乡建项目我个人倾向生态与地域主义手法相结合。
Q:新旧建筑如何做到和谐统一?
我认为有以下几点。第一,与场所气质相融合,该项目南侧为古老的江南水乡,北侧是已经有一定规模而且还在发展的花海,我们改造的思路是将建筑作为搭建水乡和花海的桥梁,因此建筑的气质也是在江南的气韵上叠加一份花海的浪漫。第二、形体的尺度控制。确保改造和新建的建筑体量与村落和谐融合。第三、立面的构成语言与色彩的运用是平衡特色与融合的手段。
Q: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乡建的发展趋势?
人类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,不管科技社会如何发达,人们对自然的依恋是不会切断的,而乡村是我们能与自然共生的最佳场所,所以,我个人觉得,将来的乡建会根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导入不同产业,形成不同类型的聚落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凡度设计授权A+设计师联盟发表
本文来源A十设计师联盟
绿水青山大数据推荐发布
公众号运营:晓与晓新媒体咨询
我们的小目标:
2年内,分享1001份乡愁
完成:283/1001